失傳、文化



見過很多在地的藝術文化,這些藝術文化都是很有故事的,但是卻都瀕臨失傳邊緣,講句不好意思的,某些藝術文化之所以會失傳,就是不受歡迎了、不被重視了,所以才會被淘汰,但是這些藝術文化,卻又在某個時期,帶領著在地的潮流、趨勢,甚至是融合在人們的生活中。

記得某次,在某場案子的報告中,有個委員口氣非常不好的當面質詢說:

「竹編這個文化早就不受歡迎了、不被重視了,沒有人想要看了,你們為什麼還堅持要做這個!浪費時間和經費,難道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做了嗎!?」

我從聽到第一句就開始不爽,他語畢我已經歸懶啪惠,很想馬上回答他:「幹拎娘操之八,就是因為沒人想做,所以我們才要更積極的去推廣,不然這文化就真的會失傳!」但是這些話,我只擱在嘴邊,因為說出去一定會失去這案子,但是從這裡也可以發現,他們根本不懂得文化傳承,也不懂得這些在地藝術文化的故事,更不懂得這些努力在傳承藝術文化的人,心中有著什麼樣的想法。

認識一些國寶級的老師,都是入選為國家文化資產的翹楚,其中有位老師,在採訪他的時候,他曾說:我們這些國寶,當初政府都頒發給我們這樣的榮耀,還有相關的證明,但是後來呢?我們都閒閒在家不知道要幹嘛?剛拿到講的時候,是有比較常接到一些活動,可是時間慢慢的下來,可能就是久久一次,想到我們的時候,才會找我們。

這些國寶級的老師們,都曾登上國家級的舞台,也都曾到過國外表演或是舉辦過作品的展覽,身份地位在他們各自的領域當中,都是極被尊敬的,擁有崇高的地位,可是他們的生活,真的有符合他們的地位嗎?很多都還是得靠自己去接活動,或是自己去宣傳自己的技藝,這就是台灣的藝術文化環境,擁有高等技藝的老師,如果他的技藝不被重視,甚至快失傳了,相關的活動,就好像在削經費般,只想趕快把這些經費解決,活動辦完就完了,大家皆大歡喜。

文化會形成,一定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就像這些不被重視的藝術文化,他是屬於小眾市場的,知道的人少,喜歡的人更少,雖然這些藝術文化都擁有高超的技藝等級、或是曾在某個時期風光過,但它還是小眾,就如同擁有高超技巧的鋼琴演奏家,在世界巡迴演奏,在國家等級的音樂廳表演,但是會去看的是什麼樣的人?會去看的又有多少人?去看的人裡面,有多少人聽的懂?

同樣的演出,如果在人平易近人的所在表演,經過的人就算不懂,也至少會看到、聽到,如果在旁邊有人介紹演出的故事、或是有海報的介紹,也至少會有人知道演出者的故事,進而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印像」,別小看這小小的印像,更別小看路人的力量,這就是文化的根本,哪個大眾文化不是從基層民眾中掘起的,這些才是文化傳承重要的點,雖然需要時間的建構,但是卻是最根本的,不是說高格調的展演不好,而是文化的舞台,要大眾接受才能長久的流傳,就如同現在,你有四百元要買CD,你會買古典樂,還是五月天的專輯,大部分的人都會買五月天的專輯,而會買古典樂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人?會有幾個?

總之,現在所稱的藝術文化,在以前來講,就是人們平常的生活,拿被質詢的竹編來說,在早期四、五零年代的台灣,是主要外銷的產品之一、更是生活必需品,那時候的人們,誰會說竹編是藝術?誰會說竹編是文化?只不過是現在人們冠上去的名詞罷了,就如同台客文化,在台客的眼裡,只不過是日常生活在做的事情,哪個台客會知道,後來居人會有人在台客後面冠上了「文化」這兩個字。

要把文化後面冠上產業賺錢
或者要在文化後面冠上創意
能不能融入生活才是重點

不能融入生活的話
有誰會花錢去買
不在生活中留下印像的話
哪來的意象建構
哪來的藝術文化傳承


20130810215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台灣出發 製作屬於在地的水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