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地區文化再興-竹編文化在地駐點



南關地區文化再興-竹編文化在地駐點

一、快失傳的南關地區竹編文化

()台灣精神中的竹編文化
  竹編文化在南關地區有著深厚的根源,民國58年至77年左右,南關地區靠著竹編相關的外銷產業,讓台灣在國際上富有盛名,國外許多國家,都對台灣的竹編產品非常有興趣,讓當地的民眾過著富裕的生活,經由當地長者的敘述,當時家家戶戶幾乎都以竹編相關產業為生,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竹編的身影,加上當時政府又推動「家庭工廠」的計劃之下,所謂「三步一小廠,五步一中廠」,就是在描述當時的景象,相關的政策還有舉辦「關廟竹細工訓練班」、「關廟實驗工廠」、「竹器生產合作社」…等,無不說明了當時不管是政府單位,或是民間團體與民眾,大部分都在竹編中工作,在竹編中生活。

() 竹編文化的沒落
  隨著時代大潮流的演變之下,國內薪資普遍高漲、台幣在國際上升值…等因素,讓外銷的利潤不斷縮水,台灣在面對東南亞許多興新國家的競爭之下,逐漸失去競爭力,相關的產品大部分都由印尼進口或外銷,竹編產業也漸漸的沒落,許多以竹編為生的家庭或工廠,也漸漸的減少,讓竹編這樣的文化,漸漸地從年輕人的生活中消失,存留在長輩的記憶中。

() 竹編文化需要傳承下去
  竹編文化是在地擁有深厚地緣關係的文化,只是在近期被忽略,現在仍在持續傳承竹編相關文化的 張永旺先生也表示,竹編文化在台灣不僅僅是沒落而已,甚至已經快達到失傳的地步,如果再不將竹編文化傳承下去,這些竹編技藝也將隨著長輩的凋零而逝去,這些足以代表台灣精神的文化,需要倚靠目前潮流的帶動,這些文化可以隨著創新的手法傳承,這些文化可以轉化成藝術的形式,在民眾的生活中生存下去,不再是早期台灣經濟的來源,應該成為一種民眾心靈與精神的倚靠。

()在地竹編文化達人

張永旺
  竹編名家張永旺,不斷融入創新技法,賦予作品更豐富的生命力,如結合鄉土生態所呈現的黑面琵鷺,引人矚目,近年來他開始走入校園展示推廣,扎根傳統技藝。
  張永旺應高雄東方技術學院的邀請,將以竹編之藝為主題,於21日起前往該校舉辦個展,發揚台南縣傳統技藝之美。
出生於關廟鄉的張永旺,從小成長在竹籐編織的環境裡,自幼苦學,承襲母親盧靖枝的傳神手藝,除了基本技法之外,還融入新巧思,不斷呈現創意傑作。
  張永旺近來還結合台南縣著名的保育鳥類黑面琵鷺,進行創意竹編,兼具生態教育的功能,生動的作品,深獲肯定。
資料來源:吳俊鋒

盧靖枝
  盧靖枝老師從事竹編創作三十多年,是一位將竹編由傳統民生器具昇華為精緻民俗藝術的推手。盧老師現年五十多歲,從小生長在竹編業盛行的關廟鄉香洋村,她眼見竹藤業的蕭條、沒落,於是企思變革。她浸淫在破、削、修、編、起底、立璧、收編的竹編世界裡,以豐富的創意及對造型掌握的敏感度,創造出超過二千種樣式的竹編藝術品。
  盧老師的成就,在於浸淫長久的歲月,從天真孩童、懵懂少女,如花似玉年華到開始精壯之年,須臾手不離竹,成為不可多得。盧老師的作品呈現出靈活巧緻、優雅細膩的神采,尤其以全台首創竹蔑編織的嵌字編織更是巧奪天工,無人能及,讓它晉升為第一位作品被故宮博物館典藏的竹藝家。一根根的長枝仔,在盧老師的手中找到了第二春,也為她贏得了薪傳獎的殊榮。
資料來源:關廟風情

莫永崇
  莫老師一生鑽研竹編技藝,竹子在他靈巧的雙手裡,編織出各種靈活巧緻、高尚典雅的作品。從竹子的選材、劈竹蔑、編織、起底、立璧、收編等樣樣自己來,莫老師竹編技藝精湛,多年的傳承生涯,學生遍及各地,對於重建關廟長枝仔的第二春實為不遺餘力,目前收藏品陳列於台中縣文化中心和台南縣關廟鄉關廟實驗工廠」有興趣的人士前往觀賞。
  出生在南投竹山鎮,曾事師顏水龍先生與黃宗能先生;民國49年在台灣手工藝推廣中心任職,從事技術員的工作。民國51年調派桃園縣民生建設實驗區竹山訓練班任教師,民國55年來到關廟地區負責「關廟實驗工廠」的推廣工作,並任職台南家政專科學校擔任技術教師達十餘年;民國41年於勞動節獲頒勞工生產動員展覽會竹編類特優獎,民國73年中國傳統技藝研習班任藝師,民國89年行政院文建會班予資深文化人獎座。
資料來源:關廟風情

翁明輝
  翁明輝是關廟碩果僅存的製作盾牌師傅,他世居關廟鄉東勢村,幼時一天到晚看著父親製作各類竹藤器,沒有刻意學習,耳濡目染中,奠定了他編織技巧的基礎。年輕時候,翁明輝曾騎著腳踏車滿載各類竹藤成品,遠赴高雄地區叫賣,開拓市場,贏得顧客讚賞。他好像天生註定要吃這行飯的。
  靠著精巧無比的手藝,翁明輝成名後經常應行政院文建會、縣觀光協會等單位邀請,赴各地表演民俗編織技巧,累積經驗豐富如今翁明輝聲名遠播,經常有人慕名前往參觀,對盾牌修補工作不放心交給他人的民眾,也非得找「明輝師」不可。因家裡找不到庫存盾牌,使翁明輝師傅一直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一刻都閒不下來。
資料來源:
1、《南瀛鄉親月刊》第四版,民國86725
2、田野訪查

二、點 線 面 的文化建構模式

() 影像文字傳送最真實的感動
  任何文化與意象,都需要被傳播與建構的,就如同廣告不停地在對人們的腦袋進行無形的催眠,這不是馬上可以見效的,但是人們在長期接受相關的意識催眠之後,將會把特定的文化與意象,在腦袋中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就像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要拿某些手機才能符合潮流、有的人就是要吃某些東西,才符合當時的流行,這些都是要靠媒介的傳播,需要文字與影像的推波助瀾。
  南關社區大學目前結合影視相關課程「逗陣來做記者」,並且加設「新聞採訪社」之相關社團,積極訓練採訪、拍攝相關人才,不但會將課程中所學運用在地方文化上,還會將產出的作品,運用各個傳播平台,把竹編文化傳播出去;在其中的素材方面,已經設定好當地竹編文化的翹楚,做為採訪與拍攝的對象,像是盧靖枝女士、莫永崇先生、翁明輝先生、張永旺先生等,都是當地頗為知名的竹編翹楚,傳承竹編文化不遺餘力,將他們對於竹編的堅持與夢想,做一系列的新聞或是紀錄片的拍攝,介紹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的經驗與故事,讓更多人感受竹編文化的魅力。

() 進駐社區竹編藝術家
  在竹藝文化傳承方面,南關社區大學使用點、線、面的傳播方式,先成立竹編文化據點,在各個角落扎根,除了課程本身有「巧手竹編」、「竹出故鄉編出情」兩門課程外,另外成立「竹藝傳承社」,經由竹編文化傳承者 張永旺先生表示,其在教學的目標上,以學校學生(在此指大專院校內之課程),做為傳播竹編文化為主,以簡單、基本的竹編編織技法,傳授許多簡易的竹編小飾品、玩具…等,讓竹編文化經由年輕族群傳播出去,在年輕族群中將竹編文化扎根;在社區大學和社區地方上,以傳承竹編技藝為主,經由進階的竹編技法,傳授更精緻的竹編產物,讓更多的竹編產物融入在民眾的生活中,也將台灣早期的竹編產物重現在民眾的眼前,發現竹編之美。

  成立「竹藝傳承社」並邀請竹編藝術家進駐,目的就是要將竹編相關文化與產物,有個展示並傳播的所在,並且定期舉辦竹編藝術家的竹編文化講座與課程,讓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與,就算沒有參加相關課程,也有個竹編文化傳播的管道,社團與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團中還會融合其他元素,像是行銷、影像、文字…等元素,讓竹編文化不只是竹編文化的實體,還是經由媒介傳播出去的無形虛體,讓不能前來現場觀賞的民眾,可以經由每個媒介平台看到竹編文化,增加竹編文化的曝光率,進而產生興趣,讓更多民眾前來參與社團所舉辦的相關活動。

()塑造文化儀式
  身處在南關地區的歸仁,擁有台南高鐵站的優勢,許多搭乘高鐵的遊客,出站第一個遇到的城鎮就是歸仁,但是許多遊客卻不會在此逗留,會轉搭接駁車或其他交通工具進入台南市,住進旅館、旅遊其他地方,例如安平古堡、孔廟、天后宮…等,為什麼擁有交通優勢的歸仁,卻不能讓遊客或國外遊客在此留連,著實浪費了這項資源,是因為南關地區還未建立起文化儀式,就像國外旅客、或是台北其他縣市的旅客,到了台北大部分的人都會去101大樓、而年輕族群的人,會去西門町;就如同國人到了法國會去巴黎鐵塔、到了埃及會去看金字塔一般。

  到了某個定點,就會有該去的地方,沒到那些地方,就好像沒去過那些定點,這些去向都沒有理由,是因為這些地點都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儀式,而文化儀式都是需要塑造的,需要時間的長期累積,所以從現在就該建立相關文化意象,讓它不只是一個休閒遊玩的地點,而是可以結合教育和娛樂的地點,讓來此的民眾除了放鬆心情之外,更可以從中了解竹編文化、學習到竹編文化的相關精神與歷史。

()創造竹編人物、地點文化故事
  一個可以感動民眾的人物與故事,他到過的地方,或是長久居住的地方,都可以帶領民眾前來參觀或旅遊,進而帶動附近相關的產業,像是風靡世界的美國搖滾歌手 Elvis,也就是國人所稱的貓王,其在美國曼菲斯的故居,是全美號稱第二多人參觀的住家,每次參觀的費用約30美金;而風靡亞洲的華人歌手 鄧麗君,在1995年逝世,其安葬在新北市金山區的金寶山墓園,也是民眾所稱的筠園,每年也都有許多遊客到此悼念這位華人歌手,而且是免費入園,這些都是人物故事,帶動附近產業觀光或是吸引人潮的因素,所以在南關地區,我們會尋找在竹編相關文化中,感人的人物故事,將他們的故事讓更多民眾知道,讓感動進駐民眾的心中,進而前來融入竹編的環境當中。

  一樣東西或是歷史事件,可以連結民眾內心的記憶或激起新的感動,像是談到苗栗大湖,就會與草莓做上連結,因為草莓是大湖的名產,其相關單位也將草莓做了一系列的活動與規劃,像是大湖草莓季、大湖文化館…等,這些都是當地民眾從早期就有的記憶,而政府的相關單位,就將其作為當地發展的目標;在歷史事件方面,像是台灣曾經發生的228事件,是國人心中的痛,政府為了慰藉國人的心,成立了228紀念公園…等,以上相關的東西和歷史事件,在當地或是身處相關歷史的民眾,都是記憶中不可抹滅的,加上相關單位的推波助瀾,將其意象推廣到其他地方。

  但是意象需要時間去建立的,很多意象雖然在當地已經深根厚植,但是對外地人或是沒有身歷其境的人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意象的建構上,我們需要空間、時間的建構,南關地區擁有著竹編文化的記憶,加上目前有些耆老還擁有著竹編的相關技藝,並持續推廣與傳承著,他們全都憑靠自己的力量不讓這竹編文化消失,但是成效依然不大,因為只憑他們的力量,缺少了其他的助力,像是設計、影像製作、宣傳行銷…等,所以南關社區大學,目前將以竹編文化為主軸,將南關地區塑造出「竹編的故鄉」,介紹南關地區與竹編相關的人、事、物,建立竹編文化意象,以時間作為文化的累積,推廣到其他地區,除了讓竹編記憶跟當地的民眾情感連結,也讓更多的人了解與看到竹編文化的精隨,南關地區的竹編文化儀式指日可待。

()建立竹編社區文化館
  不管是為了服務當地民眾,或是創造當地經濟營收,竹編社區文化館的建立是必須的,以當地民眾的觀點來看,許多年輕人並不知道自己生長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卻熟悉許多外來的文化與故事,這是個值得省思的問題,因為許多當地的特殊文化就這樣消失在台灣的歷史上面,後面的子孫全都不知道,這些獨特的當地記憶,都應該有保存下來的價值,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家鄉,那還有誰能替自己介紹自己生長的地方。

  竹編社區文化館的建立,經由時間的累積之下,創造文化儀式,慢慢地吸引外地人前來參觀,帶動周邊的商業營運,除了增加就業機會外,更創造了經濟效益,但不可否認的,社區文化館經濟上的收支,可能達不到公共建設的經濟收支,但是文化的公共效益絕對遠比公共建設高,其帶動的是社區整體經濟與文化效益的發展,並且是當地人共同的記憶,所以竹編社區文化館中,將會定期邀請竹編文化達人開辦講座、提供竹編文化相關藝術品、竹編技藝相關教學…等;除了持續推廣在地竹編文化外,更要把在地的相關文化歷史納入其中,而且為了添增更深的在地性,還可邀請民眾提供南關地區早期相關照片、文物…等,在竹編社區文化館作展示,讓其不僅是竹編文化的展示點,更是當地民眾文化歷史的記憶象徵。

三、竹編文化的推動

()SWOT分析

優勢 Strengths
熟識竹編文化相關耆老與新秀
地點身處在擁有竹編文化歷史淵源之地
可結合南關社大其他課程 讓竹編更多元化
擁有文字撰寫、製作影像相關人才
展示場地結合在地文化 富有藝術文化氣息
劣勢 Weakness
缺乏經費來源
竹編導覽人才有待培訓
缺乏展示的場地
缺乏政府相關資源
機會 Opportunities
竹編文化目前較少相關活動舉辦
可結合其他活動推廣竹編文化
與南關地區各地區公所有密切聯繫 可提供活動資訊
竹編是許多長輩的記憶 可以藉此喚起年輕時的回憶
竹編擁有文化 藝術 歷史 等特點
威脅 Threats
竹編文化環境目前還未成熟
學習竹編人數少
推廣竹編文化需要漫長的時間

()成立竹藝傳承社

1.駐點藝術家
  南關社區大學目前已經邀到竹工藝傳承者  張永旺先生,作為竹工藝駐點藝術家,張永旺先生目前在竹編文化界當中,已經有多年的經驗,家中三代對竹編文化都相當有貢獻,其母親 盧靖枝女士更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入選為國家竹工藝文化資產,是國寶級之人物,其兒子與女兒雖仍在學,但是在課餘之際,也會輔助父親傳承竹編技藝;竹編傳承者 張永旺先生目前專注於竹編文化教學部分,擔任許多學校與單位的竹編講師,並且以自己之力,將竹編文化以竹編文化傳播、竹編文化技藝傳承兩種方式,將竹編文化推廣到更多的角落。

2.集合竹編技藝達人
  目前擁有竹編技藝的人數,在此指可以自己做出竹編相關藝術品,並且能自創竹編產品之人,目前南關地區相關的人數非常稀少,在南關社大或是其他教學單位,雖然學習相關課程之人逐年成長,但是能夠做出有水準的竹編藝術品之人仍在少數,並且分散在各個區域,如果有個能夠集合竹編相關技藝的地方,讓彼此認識,也讓他們能夠發現更多相關的人事物。

3.竹編技藝交流
  文化技藝是可以創新、進步、符合新世代的,但是還是要保持傳統技藝的根本,就像是汽車從發明開始,就保持著車子既有的型態,像是引擎、輪子、方向盤、窗子等,但是其造型和規格就會依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所以在這部分,讓對竹編技藝有深厚底子的人士前來,讓彼此的技藝有個創新的交流管道,讓竹編文化能夠更多元化的改變。

4.竹編相關活動規劃討論
  竹編文化要推廣出去,相關的活動都是需要持續舉辦的,不管是自己舉辦,或是結合其他活動,都是可行的方法,集合竹編相關的人士,定期討論有什麼樣的活動可以舉行,像是竹編產物展覽、竹編小飾品DIY教學、竹編文化講座等,都是值得推廣的,從在地的活動,把竹編意象傳達到民眾的心中,進而建立起竹編相關文化的概念。

5.竹編在地人物之文字影像紀錄
  文字影像的傳播,可以藉由許多媒體發送出去,不管是實體上的報紙或刊物,或是虛擬平台的網路影像,都是可以利用的管道,尤其在網路平台上,更可以節省相關宣傳開銷,所以在竹編文化相關文物的建構上,南關社區大學目前已有進行竹編文化的文字與影像紀錄,藉由人物與地方文史的感動,將竹編文化讓更多的民眾知道。

() 竹編文化藝術空間的設置

1.以嘉南文化藝術館為例
  身處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的文化藝術中心,我們通稱為「嘉南文化藝術館」,在民國92128日正式啟用,成立目標包含建立歷史與文化的導覽系統、培訓文化導覽志工及解說員、歷史文化網站、舉辦本區歷史文化的展示、辦理鄉土教材與地方史研習營,以期永續經營、結合學術資源,舉辦學術研討會及講座系列與提供本區學校文化教育的豐富內涵,並做為戶外教學的定點,至今已舉辦成立目標包含建立歷史與文化的導覽系統、培訓文化導覽志工及解說員、建置本區歷史文化網站、舉辦本區歷史文化的展示、辦理鄉土教材與地方史研習營,以期永續經營、結合學術資源,舉辦學術研討會及講座系列與提供本區學校文化教育的豐富內涵,並做為戶外教學的定點等。
(資料來源:文化部博物館入口網)

  嘉南文化藝術館的成立,已經成功為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提升學校曝光度,因為定期所舉辦的活動,都會跟其校名作連結,並且提升學校文化氣息,加深民眾對學校的文化認知,除了能夠服務在地民眾,更能提升在地經濟效力,也提升了附近民眾對學校的好感,所以藝術文化館的成立與經營,對在地的文化水準、形象等,都有提升的幫助。 

2.南關地區
  南關地區是台灣竹編文化的起源地,在日治時期就因關廟、龍崎等地盛產竹子,就被當時的總督府重用,將此地區規劃成竹編產品的重要產地,經過了太平洋戰爭之後,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當地竹編產業,在民國45年到77年左右,竹編外銷產業達到高峰,讓當地的民眾過著富裕的生活,但是隨著世界潮流的演變,竹編產業也漸漸的沒落,竹編文化也殘存在一些長輩的記憶中。

3.新豐高中實踐大樓
  新豐高中位於歸仁市中心,也身處在竹編文化的區域中,儘管竹編文化沒落,在地仍有一些身懷竹編技藝的耆老與達人存在,並且積極的傳承竹編文化,新豐高中的實踐大樓,建立在校門口旁,如能加以利用其空間,作為竹編文化相關藝術展覽區塊,其中如能以實踐大樓一樓空間,建立在地竹編文化藝術空間,作為竹細工作品展覽處,相關作品目前已有張永旺先生願意提供,還有南關社區大學竹編班的學員作品,會擇其優作為展示作品,
將竹細工的文化氣息帶入校園,並積極地推廣文化在地扎根,除了能夠提升學校文化意象,更可提高學校知名度,增加學校曝光率,服務在地民眾,增加外來經濟,落實政府傳統文化傳承之政策。

4.新豐高中力行大樓前草坪
  除了實踐大樓的竹細工作品展覽外,在竹粗工作品的部分,可選擇力行大樓前草皮作為展示空間,竹粗工的作品,很多為大型的竹藝展飾品,像是傢俱或是大型藝術品,都可放置在此,作為空間藝術品展示,除了可以美化校園,增加校園文化藝術氣息,更是在地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據點,目前也與張永旺先生接洽,提供相關竹粗工作品,作為展示品,讓新豐高中不只內在擁有文化藝術的氣息,外在也有文化藝術的視野。

5.歸仁在地巴洛克建築
  日據時代有著許多巴洛克建築,但是隨著時代改變,這些建築也漸漸的被破壞,重新成立了許多現代建築,殘留下的為在少數,尤其在許多都更計畫中,這些建築也就岌岌可危,處在歸仁忠孝北路上的巴洛克建築,目前也正處於瀕臨絕滅的時刻,目前只剩下一棟,一樓為販賣竹籐家具的店面,販賣的歷史已有三十五年之久,二樓為閒置空間,如能加以利用,讓二樓閒置空間作為竹編文化藝術品展覽區,一樓作為竹編相關產品的販賣部,除了提高在地文化素養與經濟效益,也讓創造當地民眾的就業機會。

6.蚊子館空間利用
  蚊子館的問題一直都是地方政府頭痛的問題,不管是該如何使用,或是人事經費的挪用,都是地方上民眾想知道的,如果能利用這些閒置空間,作為竹編文化藝術相關的展館,除了能推廣竹編文化,更能解決蚊子館閒置的問題,但是在人力與經費的配置上,還必須倚靠政府相關單位的幫助,而竹編相關藝術品,已經有跟在地竹編耆老與張永旺等人接洽,都非常願意提供,所以在竹編藝術品方面,有一定的數量可以擺設。

7.文化藝術空間人力設置
  人力設置的部分,將會運用南關社區大學的志工團隊,作為維護相關作品的人力資源,南關社區大學的志工資源豐富,可以配合許多定點的顧展人力,並且在展覽的同時,可以做一些竹編文化歷史的介紹,所以在竹編文化導覽的人才培訓,我們在竹藝傳承社的社員,就可以發揮所長,將竹編相關的文化與技藝傳達給前來的民眾,將人力資源發揮的淋漓盡致。

四、竹編文化宣傳模式

()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可謂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一種傳播模式,在許多研究上,也是最能夠傳達相關訊息的的傳播,在世代的潮流中,人際傳播可以結合其他相關傳播模式,將所要傳達的訊息傳到更廣的區域,所以在竹編文化傳播模式中,將以人際傳播為出發點,使用免費或節省經費的方式,結合網路、海報、和其他媒介,發送相關訊息,再藉由在地口耳相傳的模式,推進竹編文化、增加曝光率。

()網路
  網路資源有許多可以免費使用的平台,目前有建立南關社區大學官網、居有竹、YoutubeFacebook四大平台,目前將以文字與影像的傳達,將竹編文化在地故事與在地人物介紹,作為主要的載物,因為傳統的在地文化記憶,是在地長輩共同的回憶,而大部分的年輕族群,對在地的文化風俗並不了解,在此也深具教育意義,讓在地特有的文化能夠延續、持訓的傳承下去,否則自己所生所長的環境、在地的故事都不了解,那還有誰會幫自己留住自己在地的文化。

()形象海報設計
  海報宣傳是各個活動都會使用的宣傳手法,尤其在地方上的公共場所中,都可看到其蹤跡,雖然目前網路世界已深植大部分的民眾,但是以南關地區的族群來說,年齡層還是偏高,有實體的宣傳文宣,就成了更可以貼近在地民眾的廣告,形象海報的設計,會以竹編歷史文化做主體,除了宣傳活動之外,也可將竹編歷史文化的精神,傳達到每個角落。

()新聞媒體
  南關社區大學在地方上行之有年,與在地的社會線記者也有交流,許多相關的活動都靠著在地記者的幫忙,讓活動能夠讓更多人知道,在南關社區大學內,也結合公視網路平台的Peopo公民新聞,以在地、深層、公正、客觀的紀錄,傳達在地的生活與文化議題,讓這些被忽略的在地故事,有個發聲的管道。

五、文化藝術帶來的效益

()提升台南在地曝光率
  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的例子來看,在校區裡的嘉南文化藝術中心,舉辦過許多與文化相關的活動,每次舉辦活動的同時,除了提升學校曝光率外,更可提高台南在地竹編曝光率,尤其與文化藝術相關之名結合,更可加深台南文化藝術之意象。

()提升台南在地文化形象
  台南目前積極推廣許多古蹟文化、伴手禮文化等,如能再加上擁有多年歷史的竹編文化,相信更能提高台南在文化藝術氣息,尤其目前南關地區,還擁有竹編相關技藝的耆老,以及竹編後起之秀,除了能夠在現場表演竹編製作,更身負著傳承竹編文化技藝的重任。

()服務在地民眾
  任何活動的舉辦,都有其代表的意義,像是歸仁每年的釋迦節產業文化活動,除了傳達釋迦在歸仁的歷史意義,也結合時代的相關時事議題,像是響應低碳的城市理念,推出騎單車遊釋迦園、現場竹編DIY教學、二手物義賣、音樂演出等,活動內容活潑生動,吃喝玩樂應有盡有,讓在地民眾閒暇之餘有個休閒、育樂的場地。

()吸引外地民眾增加在地經濟效益
  許多文化活動的舉辦,雖然自身能達到的經濟效益不高,但是對活動周遭的經濟效益卻不容忽視,因為其帶來的人潮總是會在地方上消費,食衣住行都可以包括在其中,增加在地居民的收入與人氣,讓台南地區更加繁榮。

六、竹編文化未來展望

()落實傳統文化傳承
  竹編技藝是南關地區曾有的驕傲,也曾是台灣精神的代表,不僅為台灣帶來財富,也讓台灣在國際上站穩腳步,開創台灣經濟奇蹟,但是隨著大時代的變遷,這些竹編技藝卻殘存在長輩的記憶中,那個時代的驕傲,也隨著新潮流慢慢的凋零

  傳統文化是需要保存的,因為它代表著每個地方的文化歷史,更是屬於在地的專屬記憶,身處在竹編文化的歷史地帶,就有著讓這些文化傳承下去的使命,即使只是一個據點的設立,卻也代表著文化傳承的開端,期待往後建立南關地區的竹編文化儀式,讓前來台南的民眾不再只是前往參觀名勝古蹟、吃著所謂的府城小吃、拿著府城伴手禮,在台南停下腳步,感受在地的文化氣息。

()保存竹編文化  成立竹編文化館
  竹編文化如能在台南落實,成立竹編文化館,對於台灣竹編的歷史文化或是傳統技藝的傳承,是一種在地民眾回憶的依靠、在地竹編生活的寫實、竹編藝術品的演進紀錄,把許多在地民眾的記憶都可收進到一個保存的盒子,有了這些回憶,雖然對年輕族群來講,目前可能還沒有什麼感觸,但是十年之後、二十、三十年之後,當這些記憶轉變成了沉澱發酵後的回憶,那些內心的悸動,相信絕對是有經過歲月歷練的人才能感受,有著這些內心的契合,也讓在地民眾更為團結、生活更為祥和。

()竹編融合其他元素  讓文創融入生活
  竹編從日據時期就流傳至今,從最剛開始的農業用品、到外銷休閒用品、到現在的藝術品,每個時代都有它存在的一個地位,但是現在雖然貴為所謂的藝術品,其本身價值卻遠不及當初的生活用品,傳承竹編技藝多年的張永旺先生提到,現在的竹編作品,如果只是依竹編本身的材質去做,可能已達不到目前社會的要求,所以要加入許多創新的元素,像是拼布、彩繪、蝶谷巴特等,讓竹編作品更能融入現在的社會,又不失其傳統的樣子,同時也鼓勵學員們依照自己的感想、生活,去創作出新的竹編作品,融入自己的生活,持續這樣下去,讓竹編慢慢地再次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創立竹編品牌  讓竹編不只是文化藝術
  在南關社區大學所開設的竹編班中,可獨自開發新竹編產品的 徐美金學員曾提到,其製作一個竹編作品,可能需要大約二十個小時左右,當然難度更高的就要更久,但是以打工的最低工資103塊來算,二十個小時也要兩千塊,但至竹編的作品卻賣不到兩千,甚至連兩百都有人嫌貴,就目前的竹編產業來講,竹編藝術品的價格偏低,製作卻又費時,所以從事相關產業的就越來越少,相關工廠也都外移到工資較低的東南亞國家,那台灣還剩下什麼?


  將竹編品牌化的概念勢在必行,把竹編藝術品的地位提昇,從可以量產的簡單藝術品,到可以限量產出的精緻高單價藝術品,都是現在推行的目標,如果在這一塊可以賺錢,從事竹編產業的民眾也會增加,進而提高就業率、降低失業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台灣出發 製作屬於在地的水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