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文化的在地特性




  竹編文化在南關地區有著深厚的根源,民國58年至77年左右,南關地區靠著竹編相關的外銷產業,讓台灣在國際上富有盛名,國外許多國家,都對台灣的竹編產品非常有興趣,讓當地的民眾過著富裕的生活,經由當地長者的敘述,當時家家戶戶幾乎都以竹編相關產業為生,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竹編的身影,加上當時政府又推動「家庭工廠」的計劃之下,所謂「三步一小廠,五步一中廠」,就是在描述當時的景象,相關的政策還有舉辦「關廟竹細工訓練班」、「關廟實驗工廠」、「竹器生產合作社」…等,無不說明了當時不管是政府單位,或是民間團體與民眾,大部分都在竹編中工作,在竹編中生活。

  但是隨著時代大潮流的演變之下,國內薪資普遍高漲、台幣在國際上升值…等因素,讓外銷的利潤不斷縮水,台灣在面對東南亞許多興新國家的競爭之下,逐漸失去競爭力,相關的產品大部分都由印尼進口或外銷,竹編產業也漸漸的沒落,許多以竹編為生的家庭或工廠,也漸漸的減少,讓竹編這樣的文化,漸漸地從年輕人的生活中消失,存留在長輩的記憶中。

  不可否認的是,竹編文化是在地擁有深厚地緣關係的文化,只是在近期被忽略,現在仍在持續傳承竹編相關文化的 張永旺先生也表示過,竹編文化在台灣不僅僅是沒落而已,甚至已經快達到失傳的地步。如果再不將竹編文化傳承下去,這些竹編技藝也將隨著長輩的凋零而逝去,這些足以代表台灣精神的文化,需要倚靠目前潮流的帶動,這些文化可以隨著創新的手法傳承,這些文化可以轉化成藝術的形式,在民眾的生活中生存下去,不再是早期台灣經濟的來源,應該成為一種民眾心靈與精神的倚靠。

在潮流中尋求創新的元素

1.建立竹編文化儀式

  身處在南關地區的歸仁,擁有台南高鐵站的優勢,許多搭乘高鐵的遊客,出站第一個遇到的城鎮就是歸仁,但是許多遊客卻不會在此逗留,會轉搭接駁車或其他交通工具進入台南市,住進旅館、旅遊其他地方,例如安平古堡、孔廟、天后宮…等,為什麼擁有交通優勢的歸仁,卻不能讓遊客或國外遊客在此留連,著實浪費了這項資源,是因為南關地區還未建立起文化儀式,就像國外旅客、或是台北其他縣市的旅客,到了台北大部分的人都會去101大樓、而年輕族群的人,會去西門町;就如同國人到了法國會去巴黎鐵塔、到了埃及會去看金字塔一樣,到了某個定點,就會有該去的地方,沒到那些地方,就好像沒去過那些定點般,這些去向都沒有理由,是因為這些地點都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儀式,而文化儀式都是需要去塑造的,需要時間的長期累積,所以從現在就該建立相關文化意象,讓它不只是一個休閒遊玩的地點,而是可以結合教育和娛樂的地點,讓來此的民眾除了放鬆心情之外,更可以從中了解竹編文化、學習到竹編文化的相關精神與歷史。

2.創造竹編人物、地點文化故事

  一個可以感動民眾的人物與故事,他到過的地方,或是長久居住的地方,都可以帶領民眾前來參觀或旅遊,進而帶動附近相關的產業,像是風靡世界的美國搖滾歌手 Elvis,也就是國人所稱的貓王,其在美國曼菲斯的故居,是全美號稱第二多人參觀的住家,每次參觀的費用約30美金;而風靡亞洲的華人歌手 鄧麗君,在1995年逝世,其安葬在新北市金山區的金寶山墓園,也是民眾所稱的筠園,每年也都有許多遊客到此悼念這位華人歌手,而且是免費入園,這些都是人物故事,帶動附近產業觀光或是吸引人潮的因素,所以在南關地區,我們會尋找在竹編相關文化中,感人的人物故事,將他們的故事讓更多民眾知道,讓感動進駐民眾的心中,進而前來融入竹編的環境當中。

   一樣東西或是歷史事件,可以連結民眾內心的記憶或激起新的感動,像是談到苗栗大湖,就會與草莓做上連結,因為草莓是大湖的名產,其相關單位也將草莓做了一系列的活動與規劃,像是大湖草莓季、大湖文化館…等,這些都是當地民眾從早期就有的記憶,而政府的相關單位,就將其作為當地發展的目標;在歷史事件方面,像是台灣曾經發生的228事件,是國人心中的痛,政府為了慰藉國人的心,成立了228紀念公園…等,以上相關的東西和歷史事件,在當地或是身處相關歷史的民眾,都是記憶中不可抹滅的,加上相關單位的推波助瀾,將其意象推廣到其他地方。

  但是意象需要時間去建立的,很多意象雖然在當地已經深根厚植,但是對外地人或是沒有身歷其境的人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意象的建構上,我們需要空間、時間的建構,南關地區擁有著竹編文化的記憶,加上目前有些耆老還擁有著竹編的相關技藝,並持續推廣與傳承著,他們全都憑靠自己的力量不讓這竹編文化消失,但是成效依然不大,因為只憑他們的力量,缺少了其他的助力,像是設計、影像製作、宣傳行銷…等,所以南關社區大學,目前將以竹編文化為主軸,將南關地區塑造出「竹編的故鄉」,介紹南關地區與竹編相關的人、事、物,建立竹編文化意象,以時間作為文化的累積,推廣到其他地區,除了讓竹編記憶跟當地的民眾情感連結,也讓更多的人了解與看到竹編文化的精隨,南關地區的竹編文化儀式指日可待。

3.進駐社區竹編藝術家

  在竹藝文化傳承方面,南關社區大學使用點、線、面的傳播方式,先成立竹編文化據點,在各個角落扎根,除了課程本身有「巧手竹編」、「竹出故鄉編出情」兩門課程外,另外成立「竹藝傳承社」,經由竹編文化傳承者 張永旺先生表示,其在教學的目標上,以學校學生(在此指大專院校內之課程),做為傳播竹編文化為主,以簡單、基本的竹編編織技法,傳授許多簡易的竹編小飾品、玩具…等,讓竹編文化經由年輕族群傳播出去,也在年輕族群中將竹編文化扎根;在社區大學和社區地方上,以傳承竹編技藝為主,經由進階的竹編技法,傳授更精緻的竹編產物,讓更多的竹編產物融入在民眾的生活中,也將台灣早期的竹編產物重現在民眾的眼前,發現竹編之美。

  成立「竹藝傳承社」並邀請竹編藝術家進駐,目的就是要將竹編相關文化與產物,有個展示並傳播的所在,並且定期舉辦竹編藝術家的竹編文化講座與課程,讓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與,就算沒有參加相關課程,也有個竹編文化傳播的管道,社團與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團中還會融合其他元素,像是行銷、影像、文字…等元素,讓竹編文化不只是竹編文化的實體,還是經由媒介傳播出去的無形虛體,讓不能前來現場觀賞的民眾,可以經由每個媒介平台看到竹編文化,增加竹編文化的曝光率,進而產生興趣,讓更多民眾前來參與社團所舉辦的相關活動。

4.建立竹編社區文化館

  不管是為了服務當地民眾,或是創造當地經濟營收,竹編社區文化館的建立是必須的,以當地民眾的觀點來看,許多年輕人並不知道自己生長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卻熟悉許多外來的文化與故事,這是個值得省思的問題,因為許多當地的特殊文化就這樣消失在台灣的歷史上面,後面的子孫全都不知道,這些獨特的當地記憶,都應該有保存下來的價值,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家鄉,那還有誰能替自己介紹自己生長的地方。

  竹編社區文化館的建立,經由時間的累積之下,創造文化儀式,慢慢地吸引外地人前來參觀,帶動周邊的商業營運,除了增加就業機會外,更創造了經濟效益,但不可否認的,社區文化館經濟上的收支,可能達不到公共建設的經濟收支,但是文化的公共效益絕對遠比公共建設高,其帶動的是社區整體經濟與文化效益的發展,並且是當地人共同的記憶,所以竹編社區文化館中,將會定期邀請竹編文化達人開辦講座、提供竹編文化相關藝術品、竹編技藝相關教學…等;除了持續推廣在地竹編文化外,更要把在地的相關文化歷史納入其中,而且為了添增更深的在地性,還可邀請民眾提供南關地區早期相關照片、文物…等,在竹編社區文化館作展示,讓其不僅是竹編文化的展示點,更是當地民眾文化歷史的記憶象徵。

5.影像文字傳送最真實的感動

  任何文化與意象,都需要被傳播與建構的,就如同廣告不停地在對人們的腦袋進行無形的催眠,這不是馬上可以見效的,但是人們在長期接受相關的意識催眠之後,將會把特定的文化與意象,在腦袋中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就像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要拿某些手機才能符合潮流、有的人就是要吃某些東西,才符合當時的流行,這些都是要靠媒介的傳播,需要文字與影像的推波助瀾。

  南關社區大學目前結合影視相關課程「逗陣來做記者」,並且加設「新聞採訪社」之相關社團,積極訓練採訪、拍攝相關人才,不但會將課程中所學運用在地方文化上,還會將產出的作品,運用各個傳播平台,把竹編文化傳播出去;在其中的素材方面,已經設定好當地竹編文化的翹楚,做為採訪與拍攝的對象,像是盧靖枝女士、翁明輝先生、張永旺先生…等,都是當地頗為知名的竹編翹楚,傳承竹編文化不遺餘力,將他們對於竹編的堅持與夢想,做一系列的新聞或是紀錄片的拍攝,介紹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的經驗與故事,讓更多人感受竹編文化的魅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台灣出發 製作屬於在地的水果酒